首页 >> 行业新闻行业新闻

十一结婚季:当地婚俗必须要了解

作者:admin 来源:本站原创 日期:2014年09月30日

 
  又是一年结婚季节,快来了解一下咱大河南各地婚俗吧~~千万不要弄出乱子了~
  
  郑州:择吉送好饰新房,正午以前拜花堂
  
  郑州成婚有“择吉送好饰新房,红喜高悬满厅堂;亲迎新娘不回头,正午以前拜花堂;大宴宾朋谢四方,三天回门看岳丈”之说。
  
  婚日早晨,新郎要率领迎亲队伍亲迎新娘。娘家人一般关门拒婿,新娘女友拦门为难新郎讨要红包、藏新鞋等。
  
  “不回头”是说“结婚不走回头路”,去娘家迎亲和回酒店典礼的路线不能完全重复。送新婚贺礼,忌送“刀、剪”之类利器,有“一刀两断”之嫌;忌送“钟(终)、梨(离)、伞(散)、白布、药、缎子”等不吉庆的物品。
  
  新婚当天,若下雨,不要帮忙给新人打伞(散)。新郎发型不宜梳成中分,夏天婚礼不宜穿短袖衬衫(半截袖),民间认为口彩不好。婚日,娘家人不要突然提出暂时办不到的、不好办的要求。娘家亲友在禧宴上一般宜先于男方亲友离席,俗语“客走主家安”。
  
  开封:带上随身饭,婚礼闹公婆
  
  开封的婚嫁习俗通常不找同姓,不找同村,除少数自由恋爱结合外,大部分人先由说媒人“说媒”,经双方“访媒”结合。
  
  迎娶当天,男方要杀猪备礼,意为“离娘肉”,意在感谢丈母娘对于女儿的养育之恩。而女方这边,需必备一种独特的饭食嫁妆――随身饭。随身饭已由娘家人事先备好,主要有肉、菜、馍、面条和饺子等,一般猪肉称“随身肉”、面条称“随身面”、饺子称“随身饺”,饺子的数量视乎新娘的年龄而定,女方捏饺子是为了捏住亲家的嘴,以免挑剔叨扰使自家女儿受气,东西各装在饭碗里,放入食盒,抬至夫家后供新娘加热用。
  
  到了女家,新郎要和女方尊长先行鞠躬互拜,以示敬意。女方亲朋好友会趁机上前“糟”男方来客,主要是新郎和伴郎,把新郎画个大花脸,把伴郎抹成黑脸包公,闹个欢乐气氛。
  
  洛阳:择日定“好”,成婚最热闹
  
  在洛阳,男方经媒人去女方提亲,女方则到男方相家,双方同意,交换庚帖,即为议婚。订婚即是古代的纳吉和纳征,交换庚帖后,男方要给女方送聘礼,俗称“四色礼”,多为女方所用衣物、点心等。女方赠送笔墨、文具等,意为盼婿成才。
  
  迎娶当日,新娘上轿(车)时双脚不能着地,由新郎将新娘抱起放在轿(车)中。至男家门口,男家人立即燃放鞭炮,新娘在迎客人的搀扶下,踏铺地红毡进入大门,男家人向新娘撒干草、彩纸和糖、花生、枣、铜钱、硬币等物,小孩们挣抢,以示热闹。结婚仪式必须在中午12时前举行,12时后则视为不吉利。
  
  安阳:旧俗沿六礼,新事新气象
  
  安阳的婚礼趣事多表现在闹房中,有“三天不分大小”之说,宾友长幼都可参加,趣事越多越显喜庆气氛。
  
  旧时多以耍笑新娘为趣,现时闹房多各种游戏,如让新婚夫妇对吃吊苹果,新娘点烟,新婚夫妇谈恋爱经过,或请新娘歌舞等,耍闹至深夜。此刻,婆家备酒菜4样,烧饼8个,饮交杯酒,喝子孙汤,夫嫂扫床铺被唱喜歌,如唱“左一轮,右一轮,闺女小子一大群……”。
  
  扫铺毕,再由夫家小妹二人送尿盆(抬着尿盆不能离地),意示姑嫂和睦,新娘送给小妹喜封,表示感谢。洞房花烛夜设星宿灯,彻夜通明。新房双枕装竹筷一双,被褥内装人参果(花生)、红枣、寓意早生贵子。此俗今乡间仍有。
  
  鹤壁:父母之命,媒约之言
  
  鹤壁的结婚丰富讲究“父母之命,媒约之言”及门当户对大致程序为说媒、传启、请期、迎亲几个步骤。迎亲在婚娶过程中最为隆重。
  
  新娘坐花轿,新郎坐蓝轿,一路上鞭炮不断,响器班吹吹打打,十分热闹。新娘到家后,先拜天地,后拜高堂,夫妻对拜,然后进入洞房。
  
  此时婚宴开席,前来祝贺的亲朋好友尽情畅饮,年轻人直至通宵。并伴有下辈和年比新郎小的闹洞房之习。
  
  焦作:订婚要给订礼,双方家人吃饭
  
  婚礼当天去接新娘,越早福气越多。新娘弟弟或者侄子“把轿门”,男方要准备红包给把轿门的。“把轿门的”还拿着新娘陪嫁的柜子箱子等的钥匙,一串钥匙,一个红包。
  
  新娘进嫁去之后,仪式上,新娘要“改口”喊男方父母“爸、妈”,要给“改口费”。然后入洞房。新郎的妹妹或者侄女端一脸盆水给新娘,新娘可洗手,然后给其红包。之后大家闹玩,基本是拉着新郎打油,给新郎新娘伴娘伴郎脸上涂抹煤黑,然后开饭,大吃酒席。
  
  三天后,女婿回门,娘家摆桌请客。特别注意的一点是,去女方家里,礼品必须是双数。
  
  濮阳:带着木箱去成亲
  
  带木箱子,是一个古老的习俗,意为女方的私房存放,男方不可妄动。家庭遇到困难时,女方会把箱内值钱的东西卖掉养家。女方同时还会带着木盆,用来装水的,意为“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”,连盆子都给男方了,说明她不会再回去了。这是一种很古老的习俗,与过去濮阳人过日子节约有关,现在生活水平提高,老习俗已经忘却,但有些地方还在延续。
  
  许昌:迎亲“搜”嫁,兄长端斗
  
  婚礼当天,迎亲的人数是单数,接到新娘后刚好凑成双数,以求好事成双。回去的路上,迎亲的人要“搜查”嫁妆,女方提前包有油馍、火烧、鸡蛋等食品放在里面,增加喜庆气氛。
  
  迎亲车仗到家门口,要绕着迎亲的车轿放鞭炮,另一人用铁丝提着一个烧得通红的犁铧紧跟其后,并向犁铧上浇醋,称为“激犁”,取的是“吉利”的谐音。男方也要给新娘下轿礼,地上放有一块红纸贴面的石头,叫“接脚石”,脚踩在接脚石上,有“脚踏石(实)地”之意。
  
  新娘下来后,点燃两堆谷杆,新娘要从中间穿过,传说谷杆火能够辟邪。新郎的兄长或本门兄长端一个斗在前面引路,斗里面放粮食,粮食上插柏枝,柏枝上挂红枣,也有粮食上插一杆称,称上挂九枚铜钱。这叫“兄长端斗,越端越有”。
  
  漯河:拜花堂,打花脸
  
  漯河青年从恋爱到结婚一般都要经过五个阶段:提亲、相亲、恋爱、订亲、结婚。婚宴上,新郎的父母要向客人敬酒,祝客人吃饱喝好。有好事者趁此机会将早已准备好的颜料往新郎的父母脸上抹,这叫“打花脸”。
  
  酒过三巡,新郎新娘开始向宾客敬酒。宴会最后一道菜是丸子汤或鸡蛋汤,表示宴席结束。
  
  婚后第三天,新娘要下厨房做饭;吃了早饭,然后同夫婿一道回娘家,叫“三日回门”。回门以后一切转入正常,开始过甜蜜的生活。
  
  商丘:婚宴要喝王八汤,新人万年福禄长
  
  商丘的结婚风俗,在新人行拜礼时,可以用鞋油、锅底灰涂抹在新郎及其父母的脸上以表同喜,抹得越多,祝福越长久。
  
  吃喜酒是重要的部分,五六十年代基本是没有送亲人,所以不存在娘家人吃喜酒一说。七八十年代吃喜酒已经比较普遍,但喜酒比较简单,有二十四个盘儿,而现在喜酒是越来越丰盛,各种肉食都已经上桌,比如“王八汤”就是象征新人千年和美万年福禄。
  
  周口:“万里挑一”礼金多
  
  由媒人介绍男女双方认识。男方口袋里面必须有香烟3包以上,另外给媒人一包到了女方村庄见人就发,能间接的提高成功率。如果男方认可女方,第二天和女孩子上集,让家人见面,同时把见面礼给女孩,之后开始下礼。
  
  礼分干礼和湿礼。干礼为全现金,湿礼为物品。注意,看好不看隔年好就是今年见的面,一般都是本年结婚。结婚前,每逢收小麦中秋,男方要带礼物到女方家里看望未来岳母,同时,男方负责买好所有家具,陪女方上几次集,去找下婚礼当天的录象、拍照、婚纱事宜。婚礼当天,男方要给女上方车礼、离娘费。女方到男方家里,先给未来公婆端洗脸水,费用不等。
  
  南阳:婚嫁中的“发嫁歌”
  
  谈到南阳的婚俗,不能不说已经失落的“夜娶”。“夜娶”是古代“昏礼”和抢婚习俗的再现。究其原因,清光绪《新修南阳县志》记载:“居民逼其虐势,不敢白昼婚娶”。明太祖朱元璋的第二十三子朱柽),受封于南阳时,看到谁家有喜事就率人强抢新娘。
  
  为了使新妇免遭蹂躏,百姓只好“灵活”地把娶亲改在夜晚。根据南阳传统,新娘在出门时,即使心情高兴,也要装出哭相,因此旧时南阳各地都编有很长的煽情《发嫁歌》并流行民间:“太阳出来一点红,千金姑娘上楼棚。千金姑娘楼棚跨,一溜金莲到婆家。在家是个贤惠女,出门贤惠还是她...”
  
  信阳:“龙汤”“子孙汤”,新人必要尝
  
  在信阳淮滨、固始、息县等地,迎亲均在凌晨或清晨,潢川、商城县城关则在午夜。是日,男家洞房、中堂、门、窗及树干张贴大红“囍”字,有正贴和倒贴,倒贴者取“喜到”之意。新娘则请儿女双全的妇女“开脸”,用两根线绞除脸上汗毛。
  
  光山县迎亲时,新郎喝“龙汤”(一条整鱼或鸡肉烧制),用筷子一拨,喝口水后放下,掏出“封子”赏钱。新娘启轿,轿门上用红线系一块精肉疙瘩(为的是打发邪恶)。到男家后,由男家迎亲、牵亲的妇女各2名和1名递锡壶的少女(俗称伴姑)等人打开轿门,新娘接锡壶后下轿,意即承当媳妇。
  
  新娘进喜堂的步子越慢越好。拜堂后入洞房,先由新娘略吮一口枣子汤(子孙汤),接着端来一碗用鸡制作的凤汤,新娘只用筷子拨动一下,夹块肉掷于床下,为的是喂虎狼怪物,使生子好养。
  
  其余新乡、驻马店、平顶山、三门峡、济源等地,结婚习俗与其他城市大同小异,就不一一列举~~